ForeverMissed
Large image
Stories

Share a special moment from Weishengshu's life.

Write a story

太爷爷 - 何植田

September 25, 2023
by YANG HE
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
香港有一家著名的集团公司叫怡和洋行,怡和洋行以前叫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是1832年苏格兰人William Jardine和James Matheson在中国广州成立的。当时怡和洋行的主要业务是鸦片和茶叶,把鸦片卖到中国,然后再从中国收茶叶卖回欧洲。没错,鸦片战争就是这帮鸦片贩子鼓噪起来的。今天的怡和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香港的顶级英资财团;著名的文华东方酒店集团就是隶属于怡和旗下的。
根据天津条约,1861年江苏镇江划出了英租界并正式开埠。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的冲击,1873年在上海成立了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以漕运为主,兼揽客货。同年轮船招商局镇江分局成立,这就是大清朝的央企呀;今日的招商局集团就是它的后辈。
1880年,怡和洋行开始入驻镇江,建码头泊趸船。它凭借对长江航运的垄断,倾销鸦片,再低价收购生丝、桐油等。1875-1884年经镇江口岸报关的鸦片年进口量超过一万担,在全国31个口岸中仅次于上海和广州。镇江因为处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在晚清年间造就了一个金码头时代。
当年怡和洋行镇江分号有个买办叫何植田,他是我父亲的爷爷。何老先生的另一个头衔是轮船招商局镇江分局的帮办。
看官可能会纳闷,怎么洋行的买办还兼任我大清央企的干部呢?
清代的捐纳制度始于康熙年间,到同治、光绪年间开始泛滥。说白了,就是掏钱可以买官。据说晚清同治时期,几百两银子就可以捐一候补知县。许多与洋务派官僚有关系的人趁此捐官,结果造成招商局管理人员中半数以上都有官衔。我父亲的爷爷 - 何植田老先生的六品乌纱帽就是通过捐纳得来的。
何植田生于1830年,卒于1894年。他的遗产都留给了遗孀何王氏和他的长子何菊生。
我爷爷何渭生在家里排行第四,是庶出;他的生母是何植田的姨太太。老太爷走了,姨太太受不住大太太的虐待,出家削发为尼;她连个名字都没留下。那一年我爷爷八岁。
128年后,她的曾孙子在微信中写到:太奶奶,不知你走后过得好不好?我愿佛祖保佑您老人家,你听见了吗?
南无阿弥陀佛

高盛印象

December 31, 2020
by YANG HE
2010年春,热爱经济学的小才女盛静远申请到高盛集团的伦敦总部做实习生,因此能近距离地审视那些在高盛工作的人们,后来她写下了《高盛印象》一文,摘录如下。

 Superwomen

GS,出人意料的,是一个有很多女人,而且是很多漂亮女人的地方。在GS的女性很多都被赋予了中上层的职位,由此可见男女权利在GS还是平衡的不错的。同时今天也让我第一次对superwomen有了一个立体的感性认识。一言蔽之,这群人是令人恐怖的完美的存在。我轻易不会佩服人,但是今天却被GS的职业女性们彻底征服了。他们之中首当其冲的有三个名字:Natasha Sai, Seung Earm 和 Mengyi He。 Natasha是交易,外汇和期货部门的总监。她在剑桥学的经济,这点让我感觉颇为亲切。可是撇开她的骄人工作业绩不谈,最让我惊叹的是Natasha的谈吐和气质。今天她一袭银灰色丝质小斗篷,里面是非常优雅简洁的白色上衣,下面配上几何图形的铅笔裙,脚踏Christian Louboutin标志猩红底10厘米黑色绸缎高跟鞋,整一个杰奎琳翻版。再加上她健康的蜜色肤色和挽成一个发髻的深色鬈发,形象堪比任何明星。Natasha语速虽慢,但是丝毫不减GS人出口成章的本事,说话不仅没有停顿,逻辑分明,还带着特有的女性温柔。这点难能可贵,要知道她生活的环境是讲话不到三秒就会被人打断的。第二个出场的是Seung,韩国裔的,Durham毕业,在GS十三年,之前从事过律师行业。如此推算下来她少说也要奔四十了。但是看到真人就完全让人震惊,太完美了:一身干练合体的西装,修长的身型,韩国人特有的高颧骨,没有一丝皱纹化妆得无可挑剔的脸,去当时装模特都可以。与她相比,曾子墨的形象可就要差不是一个等级了。这样的人,甫一进场就有一种气势,笑容都是精打细算地给的。Seung可以作为完美的business woman典范,无怪乎她可以成为GS的部门经理。最后的是今天全场除了我之外唯一一个大陆(背景)人,Mengyi He(从她的名字拼写看出)。Mengyi是作为刚进GS的analyst被请来做panel介绍从大学到GS的道路。在其他三个也都是刚进GS的女性的衬托下,Mengyi显得分外牛。一开始的自我介绍就不同凡响,牛津E&M毕业,奖学金,Editor-in-chief, JCR President… 她直接说自己的好处就是不太用睡觉,引得一众英国人倒吸一口冷气。她的英语都不带任何口音(除非你算有一点美国音的伦敦腔为口音),让我非常羡慕。其实我注意到,在GS,无论你从Nigeria,China 或是Poland,India来,所有人说英语都是native-speaker level。但是Mengyi和另外两位senior的女强人比,弱就弱在眼下深深的黑眼圈和无神的眼睛看起来不够完美。修炼成究极完美就意味着要无论面对谁都是最美最敬业的样子。真是高压高难度。

http://linda723.wordpress.com/page/3/

 文中的Mengyi He,她的中文名字叫何梦依,她是何渭生的曾孙女。

 备注:

- The Program in Structured Liberal Education (SLE) in Stanford University offers freshme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liberal arts. The program emphasizes intellectual rigor and individualized contact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 SLE has three basic purposes: to present a coherent program of instruction; to develop a student's ability to ask effective questions of texts, teachers, the culture, and themselves; and to develop intellectual skills in logical reasoning, critical reading, expository writing, and group discussions. SLE encourages students to live a life of ideas in an atmosphere that stress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a tolerance for ambiguity. Neither the instructors nor the curriculum provides ready-to-serv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being dealt with; rather, SLE encourages a sense of intellectual challenge, student initiative, and originality.

The residence hall is the informal setting for lectures and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SLE instructors work closely with students and participate in dorm life. SLE enhances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with other residence-bas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 weekly film series and a student-produced play each quarter.

Freshmen interested in enrolling in SLE should indicate this preference for their IHUM assignment. SLE is designed as a three quarter sequence and students should be willing to make a commitment for the entire year.

斯坦福SLE课程简介,摘自斯坦福大学网页。

- JCR: the Junior Common Room of Merton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相当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本科生学生会。

海軍在九江易幟反正 - 摘自中华民国国父年谱

December 26, 2020
by YANG HE
清兵艦駐漢者,以海琛、海籌、海容為最巨,海琛、海容艦長皆旗人,惟海籌艦長為漢人黃鍾瑛。某日統制薩鎮冰密電海籌艦長黃鍾瑛,電文為「淞滬失守,防宿字來攻」。宿字即魚雷艇,向泊高昌廟,淞滬既光復,宿字雷艇當易幟,故防其來襲。時海琛艦員張懌伯、駕駛二副楊慶貞、海容正電官金琢章、海籌正電官何渭生、槍砲二副沙訓齡、教練官余振興等,早思乘時起義,以軍艦彼此禁止往來,意志難達。乃臨時編訂密電碼十二種,藉通消息,由是取得連絡。彼等得悉密電內容,張懌伯乃冒險登海籌艦,以海琛艦簽名單交何渭生轉示艦員,陳述意旨,並請同樣簽名;沙訓齡、余振興等立允,餘人謂宜先徵艦長同意,渭生乃挺身赴艦長黃鍾瑛室,痛陳民族大義,黃表示默許,於是海籌將士皆簽名。為雙方徵信計,此密件仍須送回海琛。時海籌泊劉家廟附近,海琛泊下游,禁令森嚴,鮮通往來。渭生藉口電機損壞,往借機件,黃艦長特令派魚雷艇送往,由是艇與艦相聯絡,全軍舉義之謀,又進一步。醞釀經月,至九月二十一日,海籌、海容、海琛三大艦,及江貞、楚豫等艦,魚雷艇湖鷹號,皆自動駛赴九江。中途海琛士官陽明遽取龍旗擲諸江,越晨管旗頭目即以密製之巨幅白旗,懸於艦尾,餘艦繼之。兩旗籍艦長匿不敢出,令副艦長代理。飛鷹幫帶吉升投水死。二十三日,各艦高懸白旗,行九江,下碇於租界。旋由九江軍政府派員至艦接洽,商請移泊華界,各艦即改懸青天白日旗。張懌伯登岸與民黨要人林森、吳鐵城晤商,縱談甚歡。是夕,林森、李烈鈞暨九江軍政首要,設宴於招商局,歡迎各艦將士。自海軍反正,革命聲勢大振。黎元洪得報即電都督馬毓寶,命優待薩鎮冰,詎薩已乘江貞艦下駛,由黃石港換乘漁船至九江英領事署借宿,翌晨,即喬作商人赴滬。(註一三五)

(註一三五) 張懌伯:「辛亥海軍舉義記」;何海鳴:「辛亥海軍舉義紀略」;陳春生:「辛亥革命海軍反正紀實」。以上均為中央黨史會庫藏史料,並收入「革命文獻」第四輯,九九──一二五頁。

摘自 国父年谱,上册,510-511页。  

注:文中的日期: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即农历九月廿一日。

2016年度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者杰出榜(Forbes 30 under 30)

December 22, 2020
by YANG HE
福布斯》(英语:Forbes)是美国一本商业杂志,由福布斯公司(Forbes, Inc.)发行,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的原创文章著称。该杂志因其提供的排行榜而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国人排行榜(福布斯400)和世界顶级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1月19日报道,梅格•何(Meg He)与妮娜•福尔哈伯(Nina Faulhaber)二人双双入选2016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杰出榜,成为零售和电子商务创业领域的耀眼明星。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3399641/Oxford-graduates-met-Goldman-Sachs-quit-high-flying-jobs-set-brand-women-wear-gym-boardroom-named-Forbes-30-30.html  

环球网时尚栏目也以《两美女学霸入选2016福布斯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的题目做了中文转载。
http://fashion.huanqiu.com/people/2016-01/8416563.html  

Meg He 的中文名字是何梦依,她是何渭生的曾孙女。

关于何渭生的家族

December 22, 2020
by YANG HE
二O二〇年的圣诞节到了,我觉得我想写点什么,于是我就写了如下几段话。

我叫何扬,我爷爷叫何渭生,我爸爸叫郭世毅何乐福),我爸爸排行第五,我是何渭生的孙子。

我在何渭生家族的第三代(孙子辈)里排行第五。我的大伯父何乐知家有四位公子,他们分别是:何吉明何丹尼何安迪何伟力

除此之外,我的三姑妈何秀琴家有三位千金,他们分别是:王冠王宁王暋。她们是我爷爷的外孙女。

我的六姑妈去世于20世纪50年代,她遗有两位公子,他们是:黄一峰黄一强。他们是我爷爷的外孙。

我想要做两件事。

1、我要建立一个永久网页,专门记录何渭生家族的轶事。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渭生树
这不是族谱。是一部现代家谱▼。
这是一个平台,里面包含:正史☼,野史☻,小传►,参考文献☞。

2、我想写一部何渭生家族的野史(小传),写我熟悉的家族里的人的故事,也写我父母和我的故事;因此可能是一系列故事的形式。我会把她发表在渭生树上。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1、为了传承。
2、面向未来。  

* * *
何姓的起源

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 、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 、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 ,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直至今天的《辞源》《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司马迁《史记·韩世家》里记载: "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也都是把他们的祖先追寻到黄帝。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山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因此,韩该是韩姓始祖,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http://www.baike.com/wiki/何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910/16/2669567_52665879.shtml
http://wiki.zupulu.com/doc.php?action=view&docid=1403  

* * *
何渭生家族的来历
►广东省  佛山市  三水区  西南镇  高丰(乡)。  

三水地名由来

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王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http://www.gd-info.gov.cn/shtml/ssq/lsda/ssls/2012/05/14/60969.shtml  

* * *
渭生树 - (何渭生现代家谱)

-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

何渭生,(1886 - 1975),出生于江苏镇江。卒于上海。(爷爷)
http://zh.wikipedia.org/wiki/何渭生

何乐知,(1912 - 1980),出生于九江。卒于上海。(大伯)
何文光,(1915 - 1939),出生于九江。卒于贵阳息烽监狱。(二伯)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7155/node67181/node67384/node67392/userobject1ai63685.html

何秀琴,(1917 - 1989),出生于上海。卒于安徽宣城。(三姑妈)
(四姑妈),早年卒于上海。

何乐福(郭世毅),(1922 - 2001),出生于上海。卒于北京。(父亲)
(六姑妈),20世纪50年代卒于上海。

回忆父亲何乐知

September 17, 2014
by YANG HE

先父何乐知,是先祖父何渭生之长子。1914年生于江西九江,(当时祖父正在江西、安徽两省电政监督之任上),1980年卒于上海,享年68岁。父亲194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荣获医学博士,此后一直从事医务工作,直至退休。

1933年,父亲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这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教会大学,医学院更是该校的王牌系,与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双雄并峙。当时的学费十分昂贵,每学期要两百多银元(一说为一百多银元)。在校学生大多数出身非富即贵。当时祖父在上海电报局任职,家境一般。但他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竭尽全力使父亲得到最好的教育。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办学56年,毕业生只有466人(一说516人)。父亲入学时班上有同学40人,待到毕业时已淘汰一半有余,只有17人得以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可见要求之高,标准之严。父亲曽对我回忆道,学生中英才济济,但成绩最好的并非豪门子弟,而是职员家庭出身的孩子。由于学习异常艰辛,放暑假时,父亲经常不回家,留在学校里埋头苦读。经过艰苦的、长达七年的学习,父亲终于顺利地通过各项考试,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1937年淞沪抗战开始,父亲在医院救死扶伤,遇见了我母亲王若侬女士。母亲当时正就读于同德妇产科高等学校。父母亲一见倾心,于1940年缔结良缘。在他们的结婚照上,父亲一身白西服,儒雅风流;母亲端庄娴静,决不逊色于当今的明星照。

据父亲回忆,圣约翰医学院是美国费城大学的在华分部,美国承认其学历文凭,所以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在美国行医。因此他的许多同班同学去了美国。父亲本也有此意愿,但当时正值抗战中期,祖父已随国民政府撤退到福建,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上海。父亲身为长子,需要负责全家13口人的生计,所以他就留在了上海。

我父亲是一位思想开明进步的爱国人士。在读书期间曾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上街遊行示威,去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抗日。我五叔父投身革命,去苏北参加新四军,后患肺病,父亲也曾寄钱寄药,尽力相助。1949年前后,父亲曾去香港,在外祖父母的帮助下开诊所行医。但不久后又回到上海,希望为新中国效力。他还当过上海市新成区的政协委员(新成区于1960年撤销,分别划归黄浦区和静安区)。那时父亲同时在两处机构上班。第一处是长宁区第七联合诊所,父亲是负责人。第二处是私立的大公医院,由商人顾耕湄出资,父亲的同班同学周炳林任副院长,另一留美归来的同学赵静任外科主任,父亲任内科主任,可以说是一个同人医院。大公医院地处车水马龙的南京路江宁路口,是一幢红色的三层楼房。旁边是新仙林遊乐场,对面是著名的梅龙镇酒家,另一边是美琪电影院。

然而好景不长,在1957年,父亲响应毛泽东的大鸣大放的号召,加入民盟,就此中了“阳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到1958年反右运动时,私立医院是当局的眼中钉,民盟更是必欲置之死地。父亲身受美式教育,了解美国的一些情况,他只不过说了些在美国,家家有汽车,牛奶当水喝的大实话,就遭到批判。当局派来的工作组哄骗父亲说:“何医生,你自己承认右派言行,我们不会给你戴右派帽子”。父亲不通世故,信以为真,却中了圈套,在1958年反右补课中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当时大公医院的正、副院长,各科主任无一例外,均被打成右派。而大公医院则顺理成章地被收归国有,整个医院搬迁到山东,成为枣庄矿务局医院。自此,父亲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症。去了山东后,在以后的几年里,父亲除了做医生,同时还要扫地做清洁工。父亲本来就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一直认为政治是肮脏的,反右运动之后,更有了切肤之痛,经常用英语说“The dirty politics”。

父亲被戴上右派帽子后,他的工资由每月三百多元减少到68元,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快地陷入了困境。当时我们四个兄弟还小,有三个在读书,母亲是家庭妇女,现有的收入无法支持家庭开支。于是只能辞退了保姆,母亲重新去做护士工作。然而还是严重的入不敷出。我清楚地记得家里的一件件首饰、器玩被拿去变卖,换来食品。最困窘时,家里连电费都缴不起。幸亏在这段日子里,祖父用他的养老金在风雨飘摇中支持了我们的家庭。外祖父母,阿姨,舅舅们都伸出援手,不时地接济我们。最难得的是五叔父,他自己也有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每月寄给我们30元,十多年如一日,直到父亲得到右派改正。

在反右运动中,除我父亲外,我的三姑丈和六姑丈也同遭厄运。三姑丈被送去劳改,三姑妈和她的女儿被送来祖父母处,艰难度日。父亲出事后,当然也连累到家人。我大哥何吉明于1961年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成绩优秀,却因家庭出身问题,被改到上海工学院。我二哥何丹尼在文革中惨遭迫害多年。反右斗争对我家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健康上都造成了无可弥补,也无法忘怀的巨大创伤。

不幸中的大幸,是父亲侥幸地逃过了文革这一劫;而我外祖父王鼎新则在文革中死于非命。枣庄本是小地方,两派争权夺利,无暇顾及父亲。而父亲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所以经常请病假躲在上海,总算苟全性命于乱世。父亲退休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终于寿终正寝。1977年,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折磨之后,父亲的右派帽子终于得到了改正,全家人总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然而这二十年的痛苦和压抑,一旦放松,身体却经不起大起大落,1980年12月12日,我父亲不幸去世。原大公医院的右派同仁们也都在这段时间内相继去世。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何其坎坷,多灾多难啊!

父亲的医术精湛,对病人满怀热忱。“医者父母心”,是父亲在世时经常对我们说的。母亲说过,父亲在上海行医时,经常有病人治愈后在报上刊登感谢信。我幼时曾看到过不少母亲保存的剪报,上面印着“鸣谢何乐知医师”等。我家附近的邻居,有些较为贫苦。父亲为他们看病,给他们服药打针,却不收分文。我长大后,在弄堂里和老邻居聊天。他们常常会对我说:“何医生真是个好人啊!”在山东枣庄,父亲竭力救治病人,曾有病婴父母感动得涕泪横流,下跪叩谢。

父亲为人谦和宽厚,热忱慷慨,乐于助人。对亲戚朋友,周围的人,熟悉的或者陌生的,都会尽力去帮助和照顾。早年,有一次父亲和母亲去汕头探望外祖父母,外祖母让家里的女佣带父亲去游玩,并雇了一顶轿子给父亲坐,但父亲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就坚决不肯坐轿,而让女佣坐上轿子,自己在一旁走路!

在文革中,父亲被下放到枣庄矿务局机修厂医务室任厂医,父亲与工人们和睦相处,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因此大家都很尊敬父亲。退休后,父亲曾一度想过继续留在厂里为工人们治病。而厂里的职工来上海出差,也会来我家看望父亲。

父亲是个兴趣广泛,富于生活情趣的人。他的国文和英语皆功力深厚。喜爱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听古典音乐,写古体诗词。赏湖光山色,精摄影之术。他拍的照片把家里的柜子塞得满满的,也曾经收藏了大堆的胶木唱片。即使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更谈不上其他娱乐活动,父亲吟诗填词,纵横楚河汉界,以此解怀排遣。

父亲离开我们已卅多年,但其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脑海内,经常回响起父亲当年的教诲,睡梦中,仍在父亲身边。然天人两隔,思念无尽,唯愿父亲在天堂永享安康!

作者:何伟力

写于2014年父亲节前夕

丹尼的回忆

July 9, 2014
by YANG HE

我的祖父何渭生是辛亥海军起义的发动者之一。藉此机会写下我在祖父身边所听到的故事。

我的祖父何渭生,籍贯广东三水。1886年祖父生于江苏镇江,他排行第四。当时我曾祖父正任官镇江。祖父的生母出身知书达礼之家,后参破红尘,出家避世。

1897年,祖父入读南京汇文书院。15岁时祖父入读上海电报学堂。当时还是有线电报,学习一年后,他被派往洛阳电报局。庚子之乱慈禧太后逃往西安,祖父当时在洛阳。西太后回京时,祖父在洛阳电报局负责向沿途的州府拍发电报,通知西太后的返京行程安排。后来清政府在全国选拔12人去北京,由意大利人教授无线电报,祖父成功入选,因此他是中国的第一批无线电报技术人员。

毕业后,祖父与同学张怿伯、金琢章等派赴海军。祖父在“海籌”舰,张怿伯在“海琛”舰,金琢章在“海容”舰,都任正电官,掌管电报通讯。这三艘巡洋舰均为当时清朝海军的主力舰。

祖父生平的一大亮点,是成为辛亥革命海军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其事迹详见解放前出版的《辛亥海军举义记》。近年我曾在书店看到图书《清朝海军史》,其中也提到祖父的名字;但是未提及祖父面见舰长、慷慨陈词、促使海军起义的细节。

1911年武昌首义后,清政府派遣海军统制萨镇冰,率领海军舰艇,驶往武汉镇压革命军。祖父与张怿伯、金琢章等,目睹清廷腐败,丧权辱国,早有革命之志。当时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脱离清廷。在海军的主力舰上,祖父等人分别联络中下级官兵,密谋起义。当时三舰之间禁止互相往来,祖父遂编制英文密码十二种,寻找借口将密码送至海琛和海容舰,三舰之间于是可以秘密联络,互通声气,反满举义之势日益壮大,舰上中下级官兵纷纷加入起义阵营。

那时萨镇冰已称病离去,由“海籌”舰管带黄钟瑛任长江舰队司令,统率三舰。如何说服黄钟瑛举义反正,由谁出面,成了一大难题。最后公推之下,祖父独自去面见黄钟瑛,陈说大义,明以大势。黄本举棋不定,犹豫彷徨,最终决定加入起义阵营,率领海军的三大主力巡洋舰于九江易帜反正。

当时,林森先生正在九江主持政务。祖父与林森的私交甚好,且与林森的胞弟是同学。三舰起义后,在九江成立了海陆军联合委员会,由林森、李烈钧、黄钟瑛、张怿伯和我祖父等十人组成。祖父并任海军第一科科长,当时吴铁成尚是祖父的下属。海军起义后即加入战斗。1911年11月20日,在武汉江面上,由“海籌”舰率先向清军运输枢纽开炮,舰炮打得一片火海,清军运输的五列火车全部被击毁,设施严重破坏。此战给了清军毁灭性的打击。

1912年1月1日,祖父作为一名民国海军的代表,到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

辛亥革命成功后,应林森先生和李烈钧之邀,祖父出任九江电报局长,就此离开了海军。1914年,祖父任赣皖电政监督,下辖江西、安徽两省71个电报局。

祖父在九江任官时,只在庐山建一别墅。祖母说过:孙中山先生来江西时,曾在我家中居住三日,并合影留念。可惜我没有见过相片。祖父曾提及那时家里雇有数位佣人,除了保姆,女佣,车夫,厨子,花匠等外,还有专职的理发师。记得早年我陪祖父在家里的阳台上乘凉时,祖父笑称:“公公当年也阔过”。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但是做过官的祖父为官廉正,其长子(我父亲)出世办满月酒,下属送来满满一桌金器,都被祖父严令退回。卸任后的祖父,两袖清风,日后我父亲上圣约翰大学的学费都需借贷筹措。而在同一时期的其它省份的电政监督,卸任后可买十几辆大巴,开旅游公司。

九江卸任后,祖父曾任电政总巡线。后去哈尔滨电报局工作。期间祖父曾随一俄国老太太学俄文,颇有所得。后来调回上海,1937年,抗战军兴,祖父随机构撤往福建,抗战胜利后才回上海,不久退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电报局的俄文业务需求增大,但是俄文业务人员极度缺乏。所以上海国际电台再请祖父出山,培养俄文业务的报务人员,直到1953年他再次退休。1975年冬祖父在上海邮电医院去世,享年90岁。当时并无墓地可买,祖父的骨灰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存放几年后即统一平地深埋。如今骨殖难寻,不胜凄惶。

祖父的生平,除辛亥革命一段有多处史书记载外,其余皆为祖父口述。

我一直生长在祖父身边,直至我29岁那年祖父去世。祖父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栩栩如生。他的本色始终是技术人员,而非官僚。为人处世,始终是谦谦君子,仁厚长者,从不疾言厉色,一直与世无争,充满人情味。尽管祖父出生官宦之家,一度也风云际会,跻身宦场,但祖父持身严谨,没有沾染任何恶习。不纳贿,不娶妾,不赌,不嫖,道德上无瑕可击。可以说,西风东渐,这是最初一代受西方教育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倾向,又岂是今日官场、学界中人所能企及的。他在辛亥海军起义中的贡献,他的忠厚和清廉,我希望能够永远被何家的后辈所缅怀。

参考资料:

☞刘崇英,辛亥革命海军起义发动者何渭生简介,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80-83

☞张怿伯,辛亥海军举义记,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471-477

☞苏小东,辛亥海军起义原因简析,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3),105-110


作者:何丹尼

大事件的历史 - 小人物的书写

July 9, 2014
by YANG HE

砰,一声枪响,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七时,在湖北武昌城内紫阳湖东的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驻地里,一个名叫正瀛的士兵意外地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

10月12日,起义的革命军渡江攻占了汉口和汉阳,让清廷大为震惊,急忙派清朝的北洋陆军和海军赶往武汉镇压革命党。

10月17日,清朝的海军统制萨镇冰奉命率领清朝海军的精锐舰只进驻武汉江面,其中包括三艘巡洋舰:海容,海琛和海筹号,五艘炮舰和五艘鱼雷艇。

如果当时老萨执意要为清廷卖命,以海军军舰上的重型火炮对付革命军,并掩护北洋陆军渡江攻打武昌,那么革命军能否守得住武昌城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中华民国的历史也很可能由此改写。

为了保住武昌城,当时革命党人一方面和清军作战,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争取清朝海军官兵倒戈。数次传书给老萨和他的助手,希望他能率领海军部下脱离清朝。然而,老萨既不表态支持革命,也不积极进攻。说是海军宜持重不发。

在海琛号巡洋舰上,有一位充满民族革命意识的热血青年军官叫张怿伯。他的职务是正电官,专司舰上的无线电通讯。张怿伯在舰上秘密游说,大部分官兵都赞成起义。他用白绫剪成圆形签名单做盟约,凡赞成起义者都在盟约上签名,先把本舰官兵团结起来,只是瞒住旗人舰长。

11月3日,上海吴淞炮台和策电舰宣布起义,随后驻沪清朝海军的其他舰艇也在革命者的策动下全部起义,投向革命军。张怿伯通过舰队内部的密电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悄悄地向他的弟兄们传播,大家都知道满清王朝快要完蛋了。

话说在1911年,军舰上的无线电通讯可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活儿。为此,清朝政府从全国选录了首批十二名已经熟练掌握有线电报技术的学员,派往北京的意大利公使馆专门学习无线电报。在这十二人中就有怿伯和他的同学金琢章何渭生。他们三人毕业后又分别被派到清朝海军的海琛、海容和海筹号巡洋舰上担任正电官(官阶中尉)。这位海筹号巡洋舰的正电官何渭生就是我爷爷。

为了推动起义的准备,张怿伯乘小筏来到海筹舰,找何渭生等人密商起义计划。遂一致认为海军官兵历来尊重舰长,因此起义工作最好从舰长入手。在三艘巡洋舰中,海琛和海容号的舰长都是旗人,无可能争取;唯有海筹号的舰长是汉人黄钟瑛,可以争取。如果海筹舰起义,海琛和海容舰与之呼应,其他各舰必随之响应。张怿伯把海琛舰的签名盟约出示给何渭生看,请他照样办理。何渭生便拿着白绫签字图样去舰上秘密游说,但是一圈游说下来,只有两名士官答应签名,多数官兵表示迟疑。何渭生只好回来再和张怿伯商量。张怿伯道:“兹事体大,宜先征舰长意。”那么谁去找舰长说呢?枪炮二副沙训龄提议说,海筹舰上的运作都是何渭生接洽的,还是请何渭生去和舰长说为好。

何渭生只身帶着手枪去見舰长黄钟瑛,慷慨陈词,晓以大义。黄钟瑛道:“现在淞沪宣告独立,你们看着办吧!”在得到舰长默许后,海筹舰的官兵全部签了名。

如果黄不许,命令部下抓他,他真的会用枪抵抗吗?我看不会。

海筹号巡洋舰的标准人员配置是军官29人、士官兵295人。海军的军纪相当严格。即使胁迫了舰长,其他军官也不会盲目地听从一个下级军官的指挥。所以黄的默许安排起义行事等于救了我爷爷一命。

革命是会掉脑袋的。如果真的那样发展,我们老何家的这一支就不存在了。

为了把海筹舰的签名盟约秘密地送到海琛舰上去,何渭生向舰长黄钟瑛报告,要去海琛舰借电机。黄钟瑛心照不宣,派鱼雷艇送何渭生去了海琛舰。后来,何渭生又找到海容舰的正电官金琢章,海容舰的中下级官兵也依样办理签名。至此,三艘巡洋舰的起义准备已经就绪。

11月11日,老萨以有病需医为由离开了舰队,搭乘英国的商轮去了上海。

老萨离开舰队后,三艘“海”字号巡洋舰自动下驶。离开阳逻落旗时,海琛号的见习士官阳明取下大清海军的龙旗抛掷江中,将密制的巨幅白旗悬挂在船尾,(表示已经反清独立)。后续舰只望到,也都照样挂起白旗,响应起义。海军的起义就这样和平地开始了。

11月12日日海军起义舰队到达九江后,九江的革命党人林森和吴铁城即登舰联系。何渭生和林森早年在上海就认识,并由林森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双方洽谈后,商定各选派五人,成立九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

民军:马毓宝,林森,李烈钧,龚少甫,陈模

海军:黄钟瑛,汤芗铭,张怿伯,何渭生(还有一人名字不详)

11月18日黄钟瑛带第一舰队海筹号等舰艇载九江民军陆海军总司令李烈均的部队去安庆制止乱兵骚乱。

11月19日汤芗铭率第二舰队海容、海琛号等舰艇返回武汉,用火炮重创清朝北洋陆军,并巡逻封锁武汉江面,防备清军渡江偷袭。

11月27日清军占领汉阳。英国驻汉口总领事Sir Herbert Goffe出面“调停”。

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在武汉的战事结束。

1912年1月1日,何渭生作为一名民国海军的代表到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

不久以后,何渭生就任九江电报局长,从此离开了海军。

辛亥革命的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从来也没有和我提起过他的这段海军起义的经历。我的堂兄们和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却都不知道他曾经加入过中国同盟会。

在我的记忆中,我爷爷只是一个身材不高的小老头。他叫何渭生。我拉着他的手,有一种细腻软软的感觉传来,怎么样我也无法把这个给了我四分之一血缘的小老头和辛亥革命的海军起义联系在一起。可是,这一切又都是真的。当年,我爷爷把他的热血和激情都投入到了那个推动中华民族走进共和的大事件。

爷爷,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为你当年的勇气感到自豪。

- 何扬 

前言

July 9, 2014
by YANG HE

我今年56岁。

终于有那么几个无眠的夜晚,我坐在床上,在想我剩下的时间可以干点什么?

许久之后,我对自己说:我想写一点东西,写我爷爷,写我的父辈,写我的家里的人们。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叫《渭生树》- 我们都起源于我的爷爷何渭生。
- 何扬  

Share a story

 
Add a document, picture, song, or video
Add an attachment Add a media attachment to your story
You can illustrate your story with a photo, video, song, or PDF document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