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Missed
Large image
Stories

Share a special moment from Shu's life.

Write a story

記念我的老師何恕

June 3, 2014

去年年底開始跟何恕老師和他夫人賈永紅老師學戲。雖時間不長,卻感觸良多。

好老師大都有相似的特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與人所需,不強加於人。我是一張白紙,何老師把學戲比做練字。說要先從大字橫平豎直開始,然後再起範兒,之後再追求寫意的境界。發音吐字的重要性一直放在心裡。唱對,再唱精緻,味道自然就來了。功夫是耗出來的,需要時間。循規蹈矩步步為營比養成毛病再改要划算。他會告訴我什麼是好的,但從不死扣細節。像醉酒這樣的戲版本無數,細微處的差別數不勝數。他糾正我明顯的錯誤,卻不要求處處跟他一樣。

我是十萬個為什麼,有層出不窮的問題。他像多啦A夢,總能找到對策。他醉酒的身段是李開屏老師親授的,師承章小山,動作比現在看到的梅派繁複。我雖然白紙一張卻有的是老主意,覺得貴妃娘娘不應該那麼忙活,要莊重,動作應該簡練大方。人家也不生氣,還覺得挺好。說言之成理,但你的段位還不能學梅先生晚年的路數,會亂了方寸。從繁複的學起是為了明白那個工筆正楷的源頭,明白每個動作的緣由。時候到了,才可以化繁為簡,開始行草寫意。

雖然上課的次數不多,但每次都有收獲體悟。他跟賈老師都是戲瘋子。看到我高興,他們比我更高興,所以每次上課總要通宵達旦。有時候興奮得睡不著,突然明白了點兒什麼跟發現了宇宙真理一樣激動。想想第一次唱,緊張到幾乎暈厥。多虧他們大度寬容循循善誘才沒有讓我滿心的蠢蠢欲動付諸東流。

還沒看過何老師登台。據前輩講他當年是萬人迷,有一批癡迷的粉絲。網上找得到他給童芷苓先生配像的十八扯,大概是二零零八年的事,配得天衣無縫,矇了多少人。我所認識的何恕,人到中年,微微發福,未語先笑,溫潤的像一塊老玉。很少見到他大笑,更是從未見他面露慍色。有時候甚至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生活中總有各種問題,他怎麼能夠老這麼和顏悅色就是不動氣?若不是心中有大愛大慈悲,怎麼會有這樣的灑脫定力。他讓我想到過三個人,李安,阿難,張國榮。

我想做戲,做事,做人大概都是相通的。他說,戲唱得好,人不會笨。在他這兒,作戲做人都給我很多啟發。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能把話講到別人心裡的常常是會聽人講話的人。何老師極其敏銳體貼,他總在觀察,會讓人把戲唱完把話講完,所以他雖然話不多,卻處處給人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因為在理兒在點兒,他的評論建議特別中肯,很容易讓人接受。他是我們的寶貝師爺,定盤星。

學佛三日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剛開始聽戲學戲的時候特別愛挑人,覺得能入耳的沒幾個。好像聽得出別人唱的不好就表示自己有過人之處。何老师会同意我的某些观点,可是他总能说出人家的好,每一个人的好。从名家到票友,他能看到所有人的优点和进步。後來慢慢明白,能看到人家的好,懂得好在哪儿,才能向人家學,才有可能比人家好。原來道行越深的才越觉得水深,只有段位到了才能有眼力看清自己跟大师之间的差距。高人大概就是能把這個差距變得實際可接近甚至可以超越的人。

開玩笑的時候,他笑我尖酸刻薄沒人敢追,我笑他圓滑世故人盡可交。玩笑歸玩笑,我從心底里佩服他處世為人的分寸尺度。唱戲做人跟做菜一樣,彩兒出在火候,難也難在火候。從他賺錢的營生,到他燒錢的愛好,再到家庭親朋,他跟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交往,朋友無數卻從未樹敵,簡直令我這種刁鑽小人不可思議。葬禮在他猝逝后第四天,周中工作日,風雨交加,來了四百多人,人人如喪至親。平生第一次得見此情景,悲痛感動之外有一種寬慰。世態炎涼,人情鐘暖。

他笑我愛抬槓較真兒。他的藝名筆名是明原,要溯根求源,明白來龍去脈,所以他在心里大概也是個愛較真兒的人。他學戲的時候記過很多筆記,我猜他後來都認真整理研究過。從他的觀點看得出他的想法是有體系的。只可惜已無處求證 。他的文章,初看拙樸,再看可敬。沒有酸雅的修飾,不討好諂媚,都是老老實實的真見地。

極聰明的人常有失厚道。何老師是難得的敏達敦厚。經的事見的人多了,慢慢開始懂得遇到一個這樣的人需要多少機緣造化。有時莫名的生氣,氣老天怎麼可以忍心突然就把一個這麼讓人愛的人帶走。天地不仁,無常為常,哪裏又有道理可講?

中國的為人之學里,儒家講君子不器,道家講無用。不器便不輿于利,無用方为天地用。做無用之學的人才懂得生之為人的幸福。他是戲癡,這是福分造化。在很多人因為青春無處安放而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他醉心于自己的摯愛,只嘆日月如梭。

何老師是我經歷的一個傳奇。他的突然離開改變了我對生死的感受,死亡不再是冰冷可怕的黑洞。每次想起他,某個恍惚的瞬間再看到他,他總是微笑的。笑容潔淨清澈,讓人心生喜悅。

 

灼如

二千十四年五月

普林斯頓

附:明原探藝雜談   http://www.jingjulong.cn/mingyuan_article.htm

何恕 丁强

May 19, 2014

何恕和丁强合影(赵新 摄)2014-4-17 普林斯顿大学

李旺,何恕,sissi,丁强,Tina,赵夫人于普林斯顿大学

May 19, 2014

普林斯顿大学社区文化节合影(赵新 摄) 2014-4-27

何老师,再说一次再见

May 19, 2014

何老师是台湾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红遍美东和美西”的乾旦。自从4月6日,我加入新泽西京剧社,到昨天晚上他病故,我仔细算了一下,原来我们认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总共见过4面。但是,和何老师,总觉得已是老朋友,相见恨晚。

何老师是程姐的老师,所以在6号票房活动之前,就从她那里听说了很多次何老师。在微信群里也是聊了几次,了解到他很热心,仅此而已。4月6号,第一次见到何老师是在卢先生家里,那天是票房的例行活动。纽约的马玢和李潮阳也赶了过来。那是第一次和何老师见面,我们聊了一些家常,听说我是上海来的,还问我是否认识吴似雯。听了何老师唱。当时记不得了,只记得是张派戏。那天也是何老师家负责做点心,何老师的太太,贾老师做的包子,何老师走的太急,居然蒸笼都忘记带了。那天何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他收藏的扇面,贵妃醉酒最合适,程姐唱《贵妃醉酒》的时候,身段不是很熟,何老师台下拿着扇子比划。散戏之后,我送大家出门,马玢向何先生要微信,我就做了个adaptor,给马玢推荐了何老师。我和何老师握手再见,这就是和何老师见的第一面。一个亲切的何老师。

和何老师第二次见面是4月9号,Sissi在家里做担担面,邀请我们去吃。何老师坐在我旁边。Sissi的担担面非常好吃,大家都很喜欢,当然何老师也不例外。那天何老师也唱了一段,忘了唱的什么戏了。那天何老师嗓子有点儿哑,大家开玩笑说是吃担担面加辣椒加多了。何老师听说我是山东人,就和我们讲了他第一次去大陆的情况,他第一次去大陆居然是去山东德州。跟我们说了当时台胞的特殊待遇,看戏和领导们一起坐在最好的位置,看完后还上台和演员握手,他自己觉得很滑稽,可是这是大陆一直延续至今的传统。那次何老师没有长聊,马上就到楼下给赵新和李玮说戏去了,他们要演坐宫。那次聚会大家是一起走的。这是和何老师的第二次见面,一个懂戏,爱美食,热心的何老师。

学校组织的文化节成就了和何老师的第三次见面。 思洋负责学校文化节中国展台,本来只是打算和我们剧社的各位朋友借点儿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比如戏服和脸谱等,做展示。但是大家都非常热情,在群里七嘴八舌出主意。何老师帮忙联系了剪纸的一位中文老师,还联系了戏曲服装的租赁以及各种道具。也出了不少活动的点子。活动是 4月27号,在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何老师带着剪纸的李旺老师以及京剧的服装和道具,还有自己家的脸谱来到学校。那天很巧,也是他的生日。那天从1点多,到5点,我们一直在一边聊天,聊戏,也聊前一天我在纽约长岛虞先生家的聚会,聊纽约梨园社的角儿。那天也留下了我们唯一的合影。一直觉得何老师像香港的某位演员,帅极了。何老师给我展示了他带来的各种服装,有各种各样的,有几件是手绣的,给我们讲了很多戏服的讲究。时间很快,展览结束,收拾好东西后,我送他们去了停车场。把他们送上车,挥手告别何老师。第三次见到何老师,浑然不觉得我们才认识不到一个月,就是老朋友,这就是京剧带给票友的乐趣,大家很容易共鸣。在之后,我们在群里也一直讨论京剧老生的流派,讨论余叔岩,孟小冬的唱腔,戏把我们之间拉得很近很近。

 

万万没想到,昨天竟然是我和先生的最后一面,而昨晚也是最后一次送何老师。昨天是新泽西京剧社的每月一次的例行活动,我到了不久,何老师就和太太,贾老师到了。何老师外面穿着红外套,特别显年轻,脱掉外套则是一身唐装,我摸着何老师的衣服,说“您今天是中国风呀。”这是第一次见贾老师。程姐喊我过去,把我介绍给贾老师认识,贾老师寒暄之后就开始唱了。程姐是何老师和贾老师的学生,所以她唱的时候何老师格外的关心。程姐第一轮唱的是《霸王别姬》,她过去一段时间在加州和多伦多,大概有一个月没有练唱了,甚至都忘词了,何老师在旁边提示,听着她的每一句。第二轮的《贵妃醉酒》的身段也是何老师在一边提示着唱完的,这也算是何老师最后的教导了。何老师坐在我旁边,提醒我规制一下自己的咬字。何老师自己也唱了两段,《捧印》和《苏三起解》。《捧印》是和Tina一起唱的,因为他们打算6月份在纽约演这一折戏,也算是排练了。《苏三起解》昨天也唱的非常过瘾,昨天好像是节奏起的非常快,我开玩笑说怎么感觉一口气就唱完了。大家间隙练身段的时候,何老师拉个云手的示范动作,也示范了青衣的脚步,不知道有没有人录下来。吃饭的时候,他找我,让我帮一个忙,帮他改几个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文章。我说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我能在普林斯顿找到这样的学生,应承下何老师,竟然没法兑现了,这是何等的遗憾。散戏的时候,我还是去送大家,何老师穿上他的红外套,还是那么帅。送何老师和贾老师到门口,依然说“何老师再见”,谁知,这竟是诀别。

下午听到何老师凌晨心脏病病故的消息的时候十分震惊,因为昨晚大家在一起开心唱戏的场景以及和他说话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眼前,Sissi在电话里潸然泪下,程姐跟我说,没什么可说的,人生无常。的确如此,原来大家在一起是这么的不易。和何老师相识在人间四月天,追悼会上再和何先生说声再见,我们再见于那个远方,到时候一定要给我们把《捧印》演完。贾老师,Katherine还有Tiffany, 珍重。

 

丁强

2014/5/5 

普林斯顿

一代名票,天妒英才; 德艺双馨,百世留芳

May 14, 2014

亲爱的贾老师Jenny,两个可爱的女儿Katherine 和Tiffany以及何恕老师的父母兄弟家人们,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新泽西,纽约,费城,加州,所有人都心情沉痛,来在一起共同纪念我们的亲人,好兄弟,好老师,好朋友,亲爱的何恕先生Eric.

本来呢,应该由德高望众,并和何老师有几十年友情的Peter卢先生,代表我们新泽西京剧社讲这个话,纪念愐怀何老师,可惜卢先生悲痛万分,又 人在上海赶不回来。或者由待何老师为自己孩子一般亲的卢太太Sissi讲话,又怕悲痛过度难以表达,就由我代表新州票房,表示广大新州票友对何老师的愐怀 之情,然后介绍一下何老师精彩纷呈的京剧生涯,最后还想对贾老师、孩子们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上个月初,何老师众望所归,刚刚被新泽西京剧社干事会选为副社长,正在为京剧社酝酿策划一次在新州的大型京剧专场演出,突然的去逝,不但是何老师家庭的灾难,更是京剧票友届的巨大损失!新州京剧社由此失去了一位顶梁柱,一位好老师,好兄长!

周一中午我正在上班,何老师病逝的噩耗传来,不敢相信,沉痛万分!前一天晚上何老师还和我们在一起聚会吊嗓,快乐共餐,就坐在我右边,我们聊起 孩子将来上大学选专业的事……何老师最后一曲"苏三起解”唱得凄凉婉转,满堂喝彩,那曾想竟成为他的“绝唱”!时至今天仍感觉恍如梦境,难以置信何师爷已 离我们而去!上苍何等不公平,真是一代名票,天妒英才,巨星陨落,日月失辉啊!

众所周知,何老师生前曾是红遍美国东西两岸,甚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京剧名票。他一生迷恋京剧艺术,遍访名家名师,为广大戏迷票友留下精彩难忘的 表演,为传扬、继承国粹京剧不余遗力,不辞辛苦,广受爱戴与尊敬!何老师年轻时,不但京戏艺术红极东西两岸,尤其为人处事仁爱谦虚,曾是梨园界人见人爱的 “万人迷”!

何老师自幼喜爱京剧,随父母移民美国后一九八七年拜童芷苓先生为师于纽约学习青衣花旦,是童先生的最得意门生之一。童芷苓先生亲授剧目有:《尤三姐》、《坐楼杀惜》、《铁弓缘》、《樊江关》、《宇宙锋》、《游龙戏凤》、《翠屏山》、《四郎探母》等剧。后又向薛亚萍、孙毓敏、李开屏、关静兰、王志怡等老师学习不同流派剧目。 并长期受教练唱于名琴师张似云、阎一川先生等。  

何老师经常演出于纽约、华圣顿、多伦多、洛杉矶等地。并曾与童芷苓、李宝春、齐淑芳、言兴朋、薛亚萍、孙正阳、黄正勤、马少良等名家合作演出。经常以笔名“明原”或“何明原”,发表戏曲文章于囯内外各大网站及台湾《申报》。生前兼任纽约中兴国剧社副社长。

获奖情况

1 纽约大学青年表演艺术奖(1987年,参演剧目《尤三姐》)

2 曾获第二届北京国际票友大赛金龙奖(1996年,参赛剧目《宇宙锋》)

何老师走了,像一颗闪耀的流星,留下了他非凡的京剧艺术成就,成为我们后辈京剧爱好者的宝贵财富!

何老师走了,他乐善好施,广爱仁慈的人性光辉,永远存在人间,照亮所有和他相处过的芸芸众生!

何老师走了,他超脱了凡俗的世界,也许去了他心中追求的永远安详宁静的乐园!

我们今天在这里怀念他,更为他祝福。不管他是在哪一个地方,那里一定是个乐园,他一定很幸福。

 Jenny, 永红,贾老师,请不要太忧伤,相信你深爱一生的夫君,这样整整在地上51年,走完了他亮丽精彩的人生,可能对他是最好的!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质量!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单单是纪念何老师的过逝,更是在庆祝何老师精彩、意义非凡的一生!

贾老师和孩子们,不要怕,一扇门关了,肯定还有一扇门会打开。亲人,朋友,所有在座的或未能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人,相信大家以后都愿做你们的亲人,互相扶持,一同行路。今天这个聚会是某种结束,相信它又是一种开始。

最近一年,广大的美东票友们开始知道并吃惊我们的新州票房,有个新气象!说我们像个大家庭,大家在卢先生卢太太的宠爱之下,友爱、和睦,唱戏,交友,其乐融融!这里有何老师、Jenny你们大大的一份贡献,大家记在心上。何老师先去一个地方,Jenny这个大家庭永远在,只要有亲人有朋友有爱就不会孤单,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赵新 (新泽西京剧社)

5/8/2014 于何恕老师追思聚会

Share a story

 
Add a document, picture, song, or video
Add an attachment Add a media attachment to your story
You can illustrate your story with a photo, video, song, or PDF document attachment.